国内用户似乎已经习惯于“抢手机”了,从小米手机上市开始,“抢手机”成为专用名词,指的是在网上进行抢购手机。鉴于不同地区的网速问题,以及终端电脑或者手机的运行速度,大部分用户都很难抢购到心仪的手机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“抢手机”的现象依然存在,可是“抢手机”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?用户真的不一定知道。
1、饥饿营销
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!把握住消费者的心理,运用合理的营销手段,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厂商有意调低产量,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、制造供不应求“假象”、以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。加上互联网已经打破了空间界限,全国用户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购买,在网上进行饥饿营销,简直就是逆天!想想看,有谁第一次抢手机就能抢到呢?
2、上游资源缺乏、产能不足
其实大家也都明白,现在国产品牌手机,也都是所谓“组装机”,很多核心元器件都是依靠上游供应商的,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供应商,当新款手机发布之后,匹配新品的部件量产还是需要一定的过渡阶段,加上国产品牌还需要与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去抢夺资源,所以就直接造成上游供应链出现供应不足,产能不足,然后大家就只有抢购了。
3、产品利润
这个道理很多人都能想通,一个产品在刚刚上市的时候,价格也是最高的时候,比如手机使用的核心芯片,在刚上市的时候价格一定是最高的时候,等技术非常成熟,量产无障碍的时候,芯片的价格也会随着降低,这样,整部手机的利润就会慢慢扩大。
在销售渠道上,黄牛销售其实占据了一大块,往往会让用户加价300——500元不等。因为国产手机性价比极高,所以就业吸引了大量用户去购买。雷军曾否认过小米手机走的是“饥饿营销”路线,是真的产能不足。也许大家将信将疑,不过随着国内手机厂商的日益强大,相信总会有一天用户不会再有守着电脑,看着手表,不停的点击鼠标,最后还没有抢到的苦恼了。
本文为企业推广,本网站不做任何建议,仅提供参考,作为信息展示!
推荐阅读:苹果8比苹果7好在哪里
网友评论
请登录后进行评论|
0条评论
请文明发言,还可以输入140字
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,请等候审核
小提示: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,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